證券時報記者 張寧
由平安信托近日主導發布的首份《中國信托業發展報告(2012)》顯示,在2009年~2011年3年間,信托全行業合計為居民帶來超過2400億元的投資性收益,75%的信托投資者獲得了9%以上的平均年化收益。
鐘愛固定收益產品
從2008年底的1.22萬億元到2012年6月末5.54萬億元,中國信托業幾乎每年以約1萬億元的規模實現著信托資產的增長。
該報告通過對平安信托超過700名客戶的抽樣調查顯示,半數以上信托產品投資者金融資產總額超千萬元,約3/4的信托產品投資者既往投資信托產品實現了9%以上的平均年化收益。未來3年內,約2/3的信托產品投資者計劃增加信托產品購買金額。
當被問及“投資信托產品,您最大能承受的風險”時,約70%的信托產品投資者表示不能接受本金虧損,說明投資者主要還是將信托產品視為一種保本型固定收益產品。
富人對“管家”忠誠度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67.6%的信托產品投資者同時是商業銀行私人銀行的客戶。
調查認為,中國高端財富管理市場“產品驅動”特征明顯,在評述私人銀行和信托公司的關系時,55.1%的投資者認同“誰能提供好產品,我就選誰”;有23.3%的投資者認同“通過私人銀行買信托產品更好,可以選擇到多家信托公司的產品”。
上述數據說明,中國高端財富管理市場的客戶在選擇財富管理機構的首要考量是有無好產品提供,客戶對財富管理機構的忠誠度較低。
該報告認為,目前信托公司和私人銀行已成為中國高端財富管理服務最主要的兩大提供商。其中私人銀行依托其母體龐大的客戶基礎,而信托公司在產品設計上則擁有獨一無二的靈活性;信托公司和私人銀行爭奪高凈值客戶是必然趨勢;但當前財富管理市場“產品驅動”特征明顯,信托公司將具有先發優勢。
平安信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童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5年,平安信托將把發展財富管理業務作為首要任務,秉承提供最優質的資產配置服務的理念,關注最具成長性的中國高凈值人士理財市場,以一流的投資隊伍搭建最有效的投融資平臺、提供最豐富的產品組合。截至6月末,平安信托管理資產規模達2362億元,高凈值客戶數突破15000人。
|